現在只要跟別人一提到「復仇者」,大概八成以上可能會最先聯想到的關鍵字就是漫威?如果還有少數人能想到1998年那部票房評價都炸掉的好萊塢翻拍電影版本,就應該算是頗為厲害了(苦笑)?
只是在這裡要提的可是與比漫威家更早出現,卻截然不同的另一個「復仇者」。而且這部作品在台灣想來也會有一定的記憶度,不過可能多半會集中在目前早已經為人父母,甚或是祖父母輩等級年齡層的觀眾群吧。
於1961-1969年播出的英國影集《復仇者》(The Avengers),當初前後共拍了6季(自第四季起也開始在美國播映),再加上一個1976年的全兩季續作形式版本《新復仇者》(The New Avengers),其實在歐美的反應基本上是蠻OK的。而台灣則由於70年代中視曾經購入播出過部分內容(因為是從第五季開始才開始以彩色拍攝),使得歷經劇情風格大幅改弦易轍後終於定型,由派屈克麥克尼(Patrick Macnee)與黛安娜瑞格(Diana Rigg)分飾的約翰史提+艾瑪皮爾夫人這對黃金組合得以在台灣螢光幕上亮相,也給當時此間的西洋影集觀眾留下印象。甚至像近年的電影《金牌特務》片中,都有不少致敬《復仇者》的元素在內。
只是在這裡要提的可是與比漫威家更早出現,卻截然不同的另一個「復仇者」。而且這部作品在台灣想來也會有一定的記憶度,不過可能多半會集中在目前早已經為人父母,甚或是祖父母輩等級年齡層的觀眾群吧。
於1961-1969年播出的英國影集《復仇者》(The Avengers),當初前後共拍了6季(自第四季起也開始在美國播映),再加上一個1976年的全兩季續作形式版本《新復仇者》(The New Avengers),其實在歐美的反應基本上是蠻OK的。而台灣則由於70年代中視曾經購入播出過部分內容(因為是從第五季開始才開始以彩色拍攝),使得歷經劇情風格大幅改弦易轍後終於定型,由派屈克麥克尼(Patrick Macnee)與黛安娜瑞格(Diana Rigg)分飾的約翰史提+艾瑪皮爾夫人這對黃金組合得以在台灣螢光幕上亮相,也給當時此間的西洋影集觀眾留下印象。甚至像近年的電影《金牌特務》片中,都有不少致敬《復仇者》的元素在內。
當然以先看到影集後續季數內容的台灣觀眾來說,可能會對為何要叫「復仇者」有所疑問(上方三段影片中最上方者是各季片頭與片尾整理,不過因為缺了第2與第3季,只好另行找出單獨影片連結放上),但其實應該是因為沿襲自第一季(可惜第一季在當時由於是現場直播節目,現存影像資料已經殘缺不全)的主軸情節之故。
開播起初的故事走向,確實是由伊恩漢德瑞(Ian Handry)飾演的法醫男主角「大衛基爾」,為了追查未婚妻被牽涉販毒集團黑幫殺害真相的冷硬調復仇故事。而後來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角派屈克麥克尼所飾演的「約翰史提」則定位成第二男主角,是與男主角大衛合作的臥底諜報員。結果後來原本的男主角漢德瑞因接演電影而宣告退出,造成劇組將故事主軸大幅調整,第二季開始史提被扶正成為第一男主角,還給他添加一位女性搭檔後風格開始逐漸演變,到了第四季,正式定調為一男一女組合的英式優雅時尚魅力辦案路線(還有數任女搭檔的演員後來轉職成龐德女郎),之後即使甚至都快要變成科幻諜報劇了,但片名也就沒有再特別改動。
開播起初的故事走向,確實是由伊恩漢德瑞(Ian Handry)飾演的法醫男主角「大衛基爾」,為了追查未婚妻被牽涉販毒集團黑幫殺害真相的冷硬調復仇故事。而後來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角派屈克麥克尼所飾演的「約翰史提」則定位成第二男主角,是與男主角大衛合作的臥底諜報員。結果後來原本的男主角漢德瑞因接演電影而宣告退出,造成劇組將故事主軸大幅調整,第二季開始史提被扶正成為第一男主角,還給他添加一位女性搭檔後風格開始逐漸演變,到了第四季,正式定調為一男一女組合的英式優雅時尚魅力辦案路線(還有數任女搭檔的演員後來轉職成龐德女郎),之後即使甚至都快要變成科幻諜報劇了,但片名也就沒有再特別改動。
剛好在網路上找到了一些這部影集的相關畫面,所以就隨手貼上來順便閒扯一下囉。下方這段影片,則是數年前國外發售DVD的宣傳短片,算是剛好都有帶到整套作品的基本重點吧。在畫面中居然還驚鴻一瞥日後曾在《星際大戰》飾演塔金總督的彼得庫辛,不過硬要說到本作跟星戰的關聯,還有另一位晚年也演出過星戰電影的克里斯多夫李,同樣也有在本作中客串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