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好像應該是放在「骨灰考古班」的文章列表底下才對?
算了,或許這樣反而比較貼切些。
現在可能有很多所謂的動漫迷都不太清楚,在20年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本中文動漫畫雜誌媒體出現。
甚至連我自己都差點遺忘了很久(爆)。
但對個人而言,1990年3月15日創刊的這本《神奇地帶》,卻意外的成為自己青春時光中的一頁。說老實話,有很多相關人士都遠比在下更有資格來提起這個話題,畢竟當年《神奇》是在他們手中成了形並且開枝散葉,而自己在這段過程中,如今回首過往,多半是處於「旁觀者」的立場。但這裡就姑且容我僭越一下隨便想到隨便扯,所以也請別太過期待,這裡要扯些什麼文以載道的東西(苦笑)。
原本最早是騎馬釘薄本A4尺寸左右半月刊的《神奇地帶》(記得創刊號還躺在家中書櫃的某處?),出了十多期左右才改了開本並改版以月刊方式發行,到1993年開本再度變大,裝訂方式也改為膠裝,一直到同年底的停刊,總計算是改版了三回,而雜誌本身的生命週期,卻也只撐了大約近三年多左右。記得當時大約差不多每改版一次,就表示編輯部裡又出現了人事變動啦。而個人開始「接觸」的時期,則是差不多剛好趕上改為月刊的時候。要是再把時間點抓得精確些,可能也就大約一年左右(到第二次改版之後,在下就沒有太多牽扯了)。
若以嚴格的角度而論,《神奇》其實有很多地方都算是很粗糙的,不論從編輯內容與排版方面來說都是,對於這點就只能說是令人汗顏啦……
但在當時,算是秉持著一股「熱情」(這是跟現在的自己相比之下的對應值啦)之下去「支持」(至於是以什麼方式請容我在此不表)啦,不過真要說起來,應該算是因為很多「錯誤嘗試」之下所產生的成果。雖然在當時沒有電腦排版,稿件內文還得用稿紙謄完,發給打字行打字之後再設計版面、貼稿,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真的只能叫「土法煉鋼」。而文字部分也囿於種種因素,而顯得力有未逮之處甚多。但當時不僅是《神奇》如此,早個一年創刊的大然出版《先鋒動畫》亦然。整體品質上固然是有值得商榷的餘地沒錯,但至少還是能感受得出其中的「魂」──應該說是當時的編輯與筆者們,所投入的一股心血能量結晶吧。
在當時相關資訊不易獲得的環境下,也讓這樣的刊物找到了某種生存空間,甚至到後來《神奇》還開始以在地的動漫評論路線,成為當時台灣中文動漫刊物中的異數,結果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還變成所謂傳說中的刊物?只是之後面對版權時代的來臨,以無版權方式製作的《神奇》,也只能在流風的變化下走上停刊的命運。而到了現今的網路時代,加上邁入21世紀日本動漫畫大環境的改變,也造成了《神奇》這種硬調風格的刊物生存空間被擠得更窄,恐怕也早已失去了舞台。之後雖然陸續偶有類似形態刊物出現卻依然只是曇花一現,或許也證明了這點。因此曾看到網路上有人提過神奇若復刊如何云云,也只能一笑置之了。
而對於我自己來說,《神奇地帶》這本刊物或許也代表了某種象徵。
雖然這有點不太容易下定論。
硬要形容的話,可能算是某道曾在一瞬間閃爍而過,卻又從此無聲無息的光芒吧。
最後的一個小發現:今年正好是《神奇地帶》停刊第20週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