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9日

懷舊動畫錄:《小天使》



 「名作劇場」的開山祖師

  本片其實可以算得上是「世界名作劇場」系列的開山之作,但卻並非該系列的製作公司「日本動畫」(NIPPON ANIMATION)所拍攝,而是由「瑞鷹映像」所負責。因此一般的官方說法,通常是不將本片列入名作劇場系列中(本片在日本播映當時,是歸類在飲料商可爾必思提供廣告的「可爾必思漫畫劇場」時段下),而多半是從《龍龍與忠狗》起算。但本片從作品整體的完整結構到精緻的製作風格,卻留給後續的「名作劇場」系列作品一個極佳的典範,並且在銷往海外各國(包括台灣)播出時都廣受好評。


 這部動畫也是現今已成日本動畫業界龍頭的吉卜力工作室兩大名導演之一高畑勳的代表作,他的盟友宮崎駿也參與了片中的場面設定與畫面構成一職,而且幾乎都是他自己獨力完成。擔任人物設定與各集作畫監督的小田部羊一(後來還與高畑合作了他另一部代表作《萬里尋母》,目前他已退出動畫圈轉換跑道,於電玩大廠任天堂公司任職)甚至為本片遠赴國外實地勘景考查,觀查當地少年少女的舉止後畫下素描,並親身感受當地的衣食住行、人文風土與地理氣候,呈現在片中的則是自然毫不造作的日常生活與環境描寫。

 這種實地考查忠於故事背景的作法,也是日本電視動畫史上的首創之舉,除了與當時1970年代一般動畫流於粗製濫造的製作模式劃下分水嶺,更直接影響了後來名作劇場系列的敘事導向。高畑的這部作品不僅對日本動畫界,也對兒童文學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1979年時本片還曾推出電影剪輯版,大部份配音員也重新替換。不過這部電影版高畑導演完全沒有經手,他本人也明白表示過「任何剪輯版都與我和宮崎駿無關」,顯然並不願意承認這個版本。

 劇情梗概

 長達52集的整套作品中,故事發展大致上可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部是從還在襁褓之中就父母雙亡的5歲小女孩海蒂(Heidi,當年台譯中文化人名為「小蓮」),被她的阿姨黛特帶到阿爾卑斯山上扔給個性古怪固執,被山下的村人稱作「老怪物」的獨居老爺爺那裡一起生活開始,但她不僅溫暖了老爺爺的心,並且還備受爺爺的疼愛(因此後來海蒂個性中的某些固執成份,就還挺像老爺爺的),並與牧童彼得成為莫逆之交,自在倘佯於美麗的湖光山色之間。這段期間的劇情多以日常的生活體驗為著眼,把上山下山、養鳥、做乳酪這些看來似乎瑣碎無聊的生活小事,切入到另一個趣味盎然的「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這種明快角度與觀點。

 故事進入第二部,開始有了較為戲劇性的發展。在渡過三年愉快的山居歲月之後,海蒂在法蘭克福工作的阿姨突然再度出現,並硬將她帶去法蘭克福,去當病弱且雙腳不良於行,一直足不出戶的12歲女孩克拉拉‧賽瑟曼(第18集起登場)的玩伴。海蒂很想念爺爺和山上的一切,也不習慣都市生活和管家羅登邁爾小姐規定的一大堆繁文褥節,但她卻和克拉拉建立了真摯的友情,還為了擔心自己回到山上,放心不下克拉拉而一直忍耐著。思鄉心切又極度壓抑的結果下,造成海蒂晚上開始經常夢遊後來在克拉拉的父親賽瑟曼先生瞭解狀況之後,終於決定讓海蒂重回阿爾卑斯山。



 到了第三部,則是以海蒂重回山上後,克拉拉也來到山上進行療養開始。其實克拉拉的腿疾並不嚴重,只是因為心理因素作祟,讓她無法鼓起勇氣離開輪椅。雖然在過程中她曾經幾度消沈喪志,但在眾人的鼓勵下,克拉拉終於跨越心理障礙重新站了起來故事最後則在她依依不捨離開,並與海蒂相約明年夏天還要再回山上來之後落幕。

 關於原著

原作者喬哈娜‧史比莉(Johanna Spyri)。
 原著是由瑞士女作家喬哈娜.史比莉(見左圖,1827~1901)於1880~81年間所完成的德文作品,共有兩部。

 說來喬哈娜其實算是大器晚成的作家,之所以開始寫作,是由於家庭生活單調,為了打發時間開始寫信給朋友,而被一位她父母舊識的牧師發現她的寫作才華,請她為以募集戰爭受難者捐款名義開始寫小說,這時她已經年過不惑了。

 1871年她以「J‧S」的匿名名義,發表了第一部作品,到了1880年,她推出《小天使》系列的首集作品《Heidi's Lehr- und Wanderjahre》,喬哈娜仍以匿名出版,但因反應熱烈大受讀者歡迎並希望推出續集,於是她在翌年第二部《Heidi kann brauchen,was es gelernthat》推出時,才正式以自己的名義發表。

 自1885年《小天使》英譯本出版後,這部作品也開始廣為流傳,成為世界性的暢銷書。日本最早的譯本,則是出現於1920年由野上彌生子根據英譯版翻譯的版本,但目前較具代表性的,則為1974年矢川澄子的福音館書店版本。

 映像作品

 而在《小天使》的映像化作品方面,竟然早在1909年就拍過默片版本,之後各國陸續都有改拍的電影或影集,公視開播早期也曾播過1974年(發現這部作品與1974年特別有緣啊)由英國BBC製作的真人版影集。

 至於動畫版也的確不只一個版本,可說各種奇怪的版本都有(甚至還有凱蒂貓造型的版本),卻仍然以高畑勳所拍的這個版本最廣為人知,印象也最為深刻。但也因此造成後續的動畫版本,都頗難擺脫高畑版的經典印象而無法超越。這裡要特別一提的,則是早在於高畑版製作之前的1967年,就曾由エイケン公司製作了片長八分鐘的試拍版動畫,但後來並未正式推出。製作群也完全與高畑版不同,且為在多年之後以《銀河漂流》、《魔神英雄傳》等作品成名的芦田豐雄,首度擔綱人物設定的處女作(見下方影片連結)。
 

 動畫的改編部分

 動畫版的劇情,大致上還是遵循原著進行的,只在幾處小地方作了刪減與修改,另外也加進了一些動畫原創的角色與劇情。比如海蒂的爺爺家中那隻大狗約瑟夫(當時台視首播版翻成「貝比」,後來有線台重播時卻變成了「來福」),就是動畫版原創的角色。另外動畫版後期對於克拉拉努力學步的描寫,其實也是原作並未細述之處。而且動畫與原作之間,對於角色塑造的著眼點也有所差異。像原著當中一些帶有較為濃厚宗教色彩的情節,比如海蒂爺爺的個人背景,和他為何離群索居並且不再信仰上帝的原因,到他後來重拾對上帝的信仰並與山下的村人和解(動畫版中,爺爺始終都沒有與村人出現太多互動)等,動畫版裡則都沒有著墨。

 另外就是在彼得這個角色身上,原作中對他的心情變化描寫要更複雜得多,甚至後來還曾經因為克拉拉來到山上後,海蒂變得很少找他,在嫉妒心作祟下故意弄壞克拉拉的輪椅(結果卻成為讓克拉拉開始學走路的契機),而讓他頗受良心譴責。後來他的祖母對他有一段教誨,其中就提到了對上帝的信仰在動畫版中把這些部份也悉數略去,把彼得變成了個性比較討喜的單純少年。反倒是在原作裡沒太多表現的克拉拉,在動畫版中期之後,也成為戲份相當吃重的要角。

 至於當年演唱過台灣版主題歌的趙詠華,則是在她長大後跨入流行歌壇,才道出自己童年曾經演唱過這首歌曲,也憑添了一段軼聞。近年有線頻道的JET-TV、中都卡通台與TVBS等頻道也曾陸續重播過本片。

 中文版主題歌

 以下收錄《小天使》的台視首播中文版主題歌歌詞,此曲原本收錄於1977年新黎明唱片發行的兒童歌曲合輯《兒童之歌⑥》中。


作詞:鄧鎮湘 作曲:汪石泉
主唱:吉林兒童合唱團(獨唱:趙詠華)

啦啦啦啦啦 嘟嘟(嘟嘟)
啦啦啦啦啦 嘟嘟(嘟嘟)
高山上的小木屋 住著一個小女孩
她是一個小天使 美麗又可愛
她有一個好朋友 卻是一隻小山羊
每天都在一起玩 生活真舒暢
小天使她最善良 不怕風大和雨狂
愛護所有小動物 勇敢又堅強
牧場上的百花香 春去秋來換新裝
小天使她忙又忙 珍惜好時光
啦啦啦啦啦 嘟嘟(嘟嘟)
啦啦啦啦啦 嘟嘟(嘟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