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5日

何去何從的《響鬼》?

 前陣子突然驚傳《假面騎士響鬼》幕後製作班底的大換血。

 原製作人高寺成紀與兩位編劇大石真司きだつよし均被撤換,自第30集開始改由白倉伸一郎(《顎門》~《555》,《劍》則為日笠淳)接任製作人,編劇也換成了白倉的老班底井上敏樹這種情況其實就戲劇節目來說,還真的是前所未聞,也蠻令人訝異的。在日本網路上還引發了不少爭論,甚至筆戰還延燒到電影版的部落格上開打

 而舊任被「火」掉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因為編劇拖稿而且高寺對劇本的審核極嚴,並且拍片進度延遲,卻又經常拉進山區出外景使得預算失控(這些好像都是過去高寺主導作品的特徵?《空我》裡他就曾被謠傳過一集燒掉一個砸錢搭的教堂場景),加上《響鬼》的玩具銷售成績不如預期…於是乎由於種種檯面下的理由,造成了如是結果。

 當然要說在商言商的話,高寺體制下《響鬼》的拍攝進程,如果真是在如上述的方式下進行,那麼相關高層與贊助商會有意見自然在所難免,但是到整個撤換掉的程度則似乎是嚴重了些…當然以前面幾部作品的實績來說,這個新體制或許是東映與贊助商的希望所寄(看看玩具會不會好賣一點?),然而撇開這些因素,單就長期收看的觀眾立場來說呢?

 恐怕感受就更是五味雜陳了。

 可能的原因,恐怕就在於兩位不同製作人所主導的作品風格落差吧。而在30集之後的劇情發展,似乎也很明確的告訴觀眾《響鬼》已經正式改朝換代的事實。只是嚴格說來白倉&井上主導作品所呈現的優缺點,觀眾看了三年下來應該是挺清楚的(該罵該鞭的問題也爆過了),而高寺則因為是自《空我》以來首度重回平成騎士系列,除了期待性以外,其實能夠取樣的範例並不太多。 


 但前半年的《響鬼》也的確試圖拋開過去系列舊作所累積的公式化包袱,試圖另闢一番新風貌。從背景設定架構、演員陣容的演技水準,甚至是騎士造型上都不再執著於所謂「假面騎士」的既有特徵與印象等各方面,都讓觀眾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反之,認為《響鬼》的劇情鋪陳節奏拉得過於遲緩,演過了大半年卻還看不出明顯的主線,甚至角色存在感薄弱的種種反論聲浪也不少。而白倉+井上的組合,在入主《響鬼》之後,最明顯的改變,恐怕還是劇情走向與影像風格可能出現的丕變吧。

 這大概也是一些觀眾所擔心的問題,怕整部作品好不容易建立的基調就此打亂甚至整個崩盤,加上井上過去所寫劇本所為人詬病的一些問題,是否也會延伸到往後由他執筆的《響鬼》劇情,目前都只能算是個未知數。畢竟這是要播一整年的特攝劇集,套句富野由悠季曾經對鋼彈所做過的形容,或許也是每週播出的「30分鐘的玩具宣傳片」,那麼高寺主導時期對作品所下的一些苦功,看在贊助商的眼裡,是否也只不過是對相關商品的實銷於事無補?

 這裡也並不想去批判《響鬼》讓白倉伸一郎接手之後,就會如何如何甚至搞砸,但是至少希望主導班底換血之後的《響鬼》,還是能兼顧原有特色與換新人所帶來的新氣象,好好的繼續經營下去。平成騎士系列好不容易有了不錯的成果,除了守成之外,創新也不能忽略掉啊。至於高寺成紀的大名往後是否還有機會在東映的特攝作品中出現,好像也是個頗值得觀察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