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

超合金,超吸金(CM篇③):20世紀戰隊機械人篇<其一>

 對POPY/BANDAI超合金系列有概念的玩家大概也都知道,除了東映系的超級機械人動畫之外,特攝作品《超級戰隊系列》的登場機械人玩具,也是另一條主要的產品線。但在此暫時要把選材範圍限於20世紀時代的作品群(因為戰隊系列還是每年有新作,全列下去沒完沒了的),並且還得先行排除掉開山祖師石森章太郎原作的兩部作品《秘密戰隊》跟《JAKQ電擊隊》,理由則在於……

 因為這兩部作品都沒有機械人啊!!!!

 真正開始奠定如今所慣見作品模式的,還是得從1979年的《Battle Fever J》算起,因此以下的CM介紹也會從此作開始,並儘量依年代排列。不過除了機械人之外,早年超級戰隊的各色戰士玩具商品,其實也是被歸類到超合金系列裡的。

 照例這一系列還是會分批放完,免得又把單篇拖得落落長啦。另外就是以下所挖出的當年CM,原則上會儘量以30秒的全長版本為基準,但依目前所能尋獲的影片連結情況,或許有一部分就只好以較短的15秒版本替代了,尚請諒查。

 超合金 BF金剛+DX戰鯊號母艦(1979)
 超級戰隊系列機械人第一號(GB-03,下圖右上角為1980年代發售的復刻版外盒),近年還有「超合金魂」版本推出。

 但當時構造上依然是只有單體直接現身,並沒有加入之後作品常見的變形或合體設計。另外POPY推出的載具DX戰鯊號母艦(見圖下,當年也另有發售小型的POPYNICA版),還可以直接把機械人整個放進去。而且如果不想以分開買的方式湊齊,POPY還推出了機械人+母艦的合售套裝版「BATTLE COMBINATION 2」,可以一次滿足玩家喔。


 DX超合金 大電神+DX電磁飛虎母艦(1980)
 雖然被BF金剛搶了登場第一名,《電子戰隊》的大電神還是搶下了戰隊變形機械人第一號的席位。可從電磁戰機型態直接變形為機械人的設計,也成為戰隊機械人日後多元化的設計濫觴(下圖右上角也是1980年代發售的復刻版外盒)。

 當初POPY另外推出的「DX電磁飛虎」母艦,同樣也可以將大電神直接收納,但這次可就沒有另外出套裝版了(反倒是BANDAI的模型版出了這樣的組合)。不過有個意外的發現:早期戰隊機械人超合金商品,包裝上似乎都並不作興放實品照片?


  DX超合金 太陽火神金剛(1980)
 《太陽戰隊》開創了超級戰隊系列史上的幾個「第一」。

 除了是目前唯一的續作型態作品(與前作《電子戰隊》為相同世界觀),也是第一部從頭到尾只有三名男隊員組成(沒有追加戰士)且完全沒有女性隊員的戰隊(已經是空前,也可能會絕後吧),更是第一個正式出現合體機械人的戰隊作品(終於扯到正題了?)。

 而就超合金玩具方面,應該也是第一款大型盒裝化的戰隊機械人商品,氣勢跟份量整個就是不一樣啊。因此日後的戰隊機械人包裝,也開始朝豪華的大型盒裝路線走了。不過到第二期的出貨版本,輪胎部分就被POPY改成塑膠材質了。


 DX超合金 風鏡金剛CROSS IN BOX(1981)
 仔細想想,站長我個人當初對這部《大戰隊》居然意外的印象有點淡啊?

 但或許該說是從《太陽戰隊》之後,對超級戰隊作品曾出現過那麼一段印象空窗期的關係,卻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了。

 但後來在看到片子之後,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戰隊成員的韻律體操風武打套招,還有那位到目前為止「個人私心版」的戰隊系列美女排行榜中,可以算進前五名內的女戰士演員大川めぐみ(笑)……

 而這架風鏡金剛比前作多了一架機體,成為首架以三機合體呈現的戰隊機械人。另外在設計者方面共有兩位,上半身部分是由「超合金之父」村上克司負責,至於下半身部分則是由當時村上的助手,現已成為BANDAI會長的上野和典擔綱。 


 DX超合金 爆發金剛DYNA IN BOX(1982)
 由於前作《大戰隊》的商業週邊販售狀況不算理想,因此讓《科學戰隊》的起步面臨了困境。但本作卻獲得了意外的商業成功,並打響了超級戰隊這塊招牌。

 另外由於作品播映中正逢POPY開始合併至母企業BANDAI的時期(連下方的當時CM畫面中,都同時出現兩者的LOGO了),因此這款「DYNA IN BOX」在商品包裝上也出現過多次變化。

 第1~3期產品的包裝外觀,大致如同附圖所見的1期版,但2期版則在右下角加入了BANDAI的LOGO,3期版則是把外盒藍綠色塊部分變成較明亮的黃綠色調。
 但到了第4期版本的包裝則是完全翻新,除了POPY的LOGO正式消失只剩下B社的,外盒也從原本的橫向盒裝改為縱向,外盒與內盒包裝也另行設計,後來在1988年配合《超獸戰隊》播出所發售的戰隊10週年紀念復刻版,也是沿襲此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