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2018年12月19日
謎團重重(?)的《漫畫大王》雜憶:漫畫考察篇②
反正都已經在找相關資料,那就不妨來碰個運氣試試看吧?結果呢,就是出乎意料的生出這篇文來(但實際上也不過只是將停滯已久的進展,稍微往前推進了一點點),好歹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加上還能多灌個幾次水嘛(心虛)。
當然啦,慚愧的是到目前為止依舊有不少未解之處,還在等待之後能繼續發現更多較完整的資料來補足,但既然都把文字敲出來,乾脆就當成基本資料建檔存底,日後有發現新東西再行追加就好。
另外左邊這本《漫畫大王》第10期封面,跟這篇要提的主題是有點關聯的喔(提示:在左下角)。
另外左邊這本《漫畫大王》第10期封面,跟這篇要提的主題是有點關聯的喔(提示:在左下角)。
2018年12月4日
《超人力霸王衛司》小藝廊(後)
其實從頭看到尾,可以發現菊池在畫這一系列作品時畫風的微妙調整。
剛開始他筆下的衛司,是有點偏動畫式的修長體態(大約最開始的兩三片左右),可是畫到後來卻開始變得更接近片中道具服的風格了。而菊池的構圖與用色,也有另一種不亞於前輩開田裕治的特色。
但菊池除了《衛司》之外,也只替澳洲版超人力霸王作品《終極星戰》的兩部電影版LD畫過封套圖,在力霸王的相關畫作方面似乎並沒那麼多產(印象中,這些畫作似乎也沒在他的畫集中收錄過?),但他近年還比較常以麻宮騎亞名義為平成假面騎士作品設計怪人,而且還特別出版了畫集。
至於上頭那張圖呢,則是片商在當時所推出的「付費」(!)全卷購入特典:全13片LD的收納盒,當時還得花個¥3000才能入手咧。只是這外盒設計也委實太混了,沒請菊池再多畫一幅收納盒用的新稿增添收藏價值,似乎有點沒誠意耶(苦笑)。
2018年12月3日
《超人力霸王衛司》小藝廊(前)

說來其實還挺訝異的。進入DVD→BD時代就不用提了(就包裝設計這方面片商都頗懶),但在圓谷《超人力霸王》系列的相關LD商品中,會有片商特地請繪師擔任封套插畫的,印象中差不多都是1960年代的第一期三部作品才有此等待遇,結果更使得開田裕治先生因此打響「怪獸繪師」的名號。
到後來1970年代起第二期系列(自《歸來的超人》起算)之後作品的零售LD商品中,大多都是以劇照排列組合的簡單設計交差,雖然有BANDAI《歸來的超人》LD BOX的開田裕治封套版本,以及《超人力霸王雷奧》把岡崎甫雄先生請出山繪製LD BOX外盒插畫新稿的這些意外驚喜(雖然各分片封套還是全部用劇照混過去了啦),但《超人力霸王衛司》在1992年終於發售零售版LD時,居然請到了這位人物來擔任全13片LD的封套插畫。
雖然大家現在可能對他的另一個漫畫家身分麻宮騎亞比較熟悉,但在《衛司》的這些畫作中他完全採用本名菊池通隆名義,這應該也是當時他在動畫方面的成就較為亮眼之故。至於由動畫圈出身的繪師來畫特攝作品的相關畫作,在畫風與構圖上是否會有所落差,不妨就留給各位看倌自己來判斷。由於圖稿數量較多還是分兩次來放,就以劇中女主角南夕子的退場集數(第28集)做個區隔吧。
2018年11月28日
LD的時代殘光:第4閃

對這裡來說,今年差不多應該就是以打個「懶」字訣混完了(汗),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站長其實也並沒閒著。雖然每月至少有一篇文的頻率總算勉力維持住(只是灌水廢文居多),但這陣子卻意外的在各方面的資料蒐羅上,算是頗有大小各方面的斬獲。也拜此所賜,才能把這個系列文給繼續撐持下去。
只是居然也隔了六年啦(跪)。
因此就不再多廢話,在此繼續整理手頭上的一些LD舊資源與其他雜項簡介(偏冷門),但重點還是在於介紹封套的設計,並順道對作品閒扯一下,如果眾看倌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瞧吧。另外就是圖片的尺寸也稍有加大,即使還是只能算小圖,起碼比以前有點改善了。
至於上頭那張圖片中的LD播放機,則是Pioneer生產的末代機種之一「DVL-919」(還活到了2009年啊)。對於看慣當前影音硬體走輕薄短小趨勢,以及軟體轉變為數位高畫質的消費者來說,大概完全就是上個世紀的骨董了吧?
至於上頭那張圖片中的LD播放機,則是Pioneer生產的末代機種之一「DVL-919」(還活到了2009年啊)。對於看慣當前影音硬體走輕薄短小趨勢,以及軟體轉變為數位高畫質的消費者來說,大概完全就是上個世紀的骨董了吧?
2018年10月10日
2018年9月30日
2018年8月15日
2018年7月10日
2018年6月19日
玩物隨手拍:三度來亂拍
坦白說,連這段引言其實自己都覺得寫得頗多餘的(爆)。
真的只是把手邊找得到的一些東西抓過來亂拍,而且大小不拘排列全無章法,新圖舊圖皆有。至於圖說部分也以基本說明為主(也可能圖文不符就是了),不再多說廢話。
所以出發點很隨便,成效也跟著變得隨便啦(喂喂喂),眾位看倌如不介意但看無妨。對玩具拍攝有興趣者還可以拿來噴笑一下,順便在心有餘悸之中引以為戒(汗)。
就這樣了。
2018年6月7日
2018年5月24日
2018年4月10日
2018年4月6日
2018年3月25日
2018年3月8日
當搖滾遇上太鼓 - 《神劍》原聲帶
2018年2月27日
2018年2月7日
2018年1月18日
超合金,超吸金(CM篇④):20世紀戰隊機械人篇<其二>
發現上一篇的範圍正好是到「POPY商標時代」結束為止,接下來就是母公司BANDAI於超合金系列商品中正式掛牌了。倒是這回的內容分界點更為清楚,從《超電子》到《超獸戰隊》,正好直接把昭和時代的超級戰隊作品跑完啦(但《超獸》的播映期是橫跨昭和與平成時期的)。
而以作品來說,這段時期的超級戰隊系列開始陸續出現了種種新嘗試,包括女戰士人數的增加、首次出現戰死的女戰士(但實際上是牽扯到一些幕後發生的問題)、劇情的變化起伏與角色塑造(在《超電子》到《超新星》時期,由出淵裕所擔綱設計的反派造形魅力也成為一項特色)、 以及戰隊中第二號機械人的登場(後來就越搞越多架了啦)還加上「大合體」……合著這是存心不讓玩家的荷包活命嗎(抓頭)?
不過在機械人玩具的造形設計方面,依據個人粗淺且毫無根據的分類法(汗),在這幾年的作品中大致還是在「尖頭派」(這裡先拿《大戰隊》當代表)與「方頭派」(推派代表為《太陽戰隊》)之間遊走,但方頭派則稍占優勢……寫到這裡才猛然想到,BFJ跟電子戰隊的那兩隻,可能得另立一門變成「突刺派」吧?另外就是在DX版商品的外盒包裝上,也完全統一為直式了(到《科學戰隊》都還算是外橫內直的包裝方式)。
2018年1月10日
超合金,超吸金(CM篇③):20世紀戰隊機械人篇<其一>

因為這兩部作品都沒有機械人啊!!!!
真正開始奠定如今所慣見作品模式的,還是得從1979年的《Battle Fever J》算起,因此以下的CM介紹也會從此作開始,並儘量依年代排列。不過除了機械人之外,早年超級戰隊的各色戰士玩具商品,其實也是被歸類到超合金系列裡的。
照例這一系列還是會分批放完,免得又把單篇拖得落落長啦。另外就是以下所挖出的當年CM,原則上會儘量以30秒的全長版本為基準,但依目前所能尋獲的影片連結情況,或許有一部分就只好以較短的15秒版本替代了,尚請諒查。
訂閱:
文章 (Atom)